睡前故事

作为虎妞睡前仪式的一部分,睡前故事一直是不可缺少。大概是半岁刚过,我和猫姐就开始给她讲故事,我俩打开书本就是一通照本宣科,囫囵吞枣读完几本书之后,就把早已吃饱喝足面容呆瓜的虎妞扔床上去睡觉。我曾一度怀疑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听懂了,毕竟故事一会是中文,一会是英文,一会是🐻熊爸爸带熊宝宝的历险,一会是🐰兔妈妈和小兔兔的追逐。后来我们惊讶的发现,其实虎妞能记住,比如我们说“去把熊熊🐻书拿来”,尚且不会走路的虎妞真的能爬去小书架并准确的把书取来!小朋友的学习能力真的让我吃惊,我当时工作上正在为Apache Kafka挠头,为此我甚至开过脑洞,假如我翻出Kafka Documentation逐个章节给她当睡前故事念,是不是她和我能一起学习?以小朋友的这种学习能力,假以时日,为父键盘还没开撸,虎妞岂不是文不加点,倚马可待,千行代码,脱口而出——当然我很快感受到了这个想法的不切实际,毕竟就算她懂了,还要学会26个字母,阅读代码,以及大声准确的朗读才能给我指导意见。何况,不久之后ChatGPT横空出世,更让我直接放弃了把虎妞培养成婴儿🍼编程界王语嫣👧的想法。若干年后如果跟虎妞说起来,她可能也算被AI🤖取代工作的早期受害者之一。

后来虎妞再大一些,她开始咿咿呀呀对睡前故事给出各种反馈意见,有的故事听一半就想换,而有的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有的故事归爸爸👨讲,而有的故事只能妈妈👩讲——这种频繁的切换故事甚至切换主讲人的行为,让我们疲于应对。虎妞则机灵的发现,只要她在故事快结束前,迅速拿出另外一本书,就能获得无限续故事的机会,从而能推延去睡觉的时间。于是她越加变本加厉,终于有一天我们忍不住给她画下红线,“这是今晚最后一本,讲完就要去睡觉咯!”,此时虎妞往往望着散落一地的书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因为她知道这本之后她就要滚回自己小床,爸妈会关灯离开,而她就只能看着床顶摄像头的夜视红外“红点点”自己入睡🛌。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每晚陪伴她入睡的缘故,虎妞对红点点有着特殊的喜好,也特别乐于在生活中发现红点点:看到红绿灯🚥,她会说“红点点”;看到汽车🚗尾灯,她会说“红点点”;家里任何电子产品的指示灯,都是她的红点点;甚至楼梯间窗外遥遥相对的小区信号塔🗼,在夜空中闪烁着信号灯,也能让她激动的指着说“红点点!”,于是找红点点也成为她日常的游戏之一。

直到最近我们给她换了房间,考虑到妹妹👶还有几个月就将来到人世,我们打算把装摄像头又离主卧更近的小房间留给了妹妹,而把虎妞搬去了离我们较远的一个客卧——这样既方便我们晚上起来照顾妹妹,又避免打扰到虎妞的睡眠。然而虎妞对自己更大的新房间不是非常满意,虽然她获得了一张可以随意翻滚的Queen size的床垫,以及另一张肆意攀爬的独立小床用来玩耍,她甚至也喜欢在新房间的落地窗前隔着窗帘和我们躲猫猫,但是晚上讲完故事关灯后,她依然在自己的婴儿床里哭闹好一会才肯睡去。直到后来有一天,晚上上楼时她趴在我身上,望着远处信号塔,小声的说“红点点,红点点”,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不起眼的红点点其实是她睡前仪式里多么重要的一部分。那晚讲完故事之后,我问她要不要去看红点点。她一下听懂了,使劲点了点头。我抱着她站在楼梯间,看着远处信号塔,红点点一下一下的闪烁,而我俩就这么看着,谁也没说话。我灵机一动,即兴演绎了一个“信号塔与飞机✈️”的故事,告诉她红点点其实是信号塔与飞机✈️之间的有趣对白,没想到虎妞特别专注地听完整个故事,然后安静地趴在我怀里,直到我抱她回新房间睡觉,也没有再哭闹。

自此以后,抱着虎妞站在关了灯的楼梯间讲“信号塔与飞机✈️”的故事就成了她新的睡前仪式。而我在讲完那个即兴的故事之后,更喜欢抱着她一起看着红点点,然后慢慢与她回忆过去的一天的许多琐碎,从我如何推门唤醒她,到拉开窗帘是阳光明媚或是雨雪霏霏;从我们如何选衣服,鞋袜,到下楼后早餐吃了什么;虎妞还在学说话,如果她今天学了新的词语,我会让她再说一遍;而当回忆到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滑雪(轮胎)或者林间散步的许多细节时,我甚至能感受到她平静的呼吸,和低头瞥见她嘴角浅浅的笑。我们也许每一天都过的很平凡,但并不是简单重复。每一次昼夜更替,于时空中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它不值得铭记,也不需要歌颂,却也可以是自己最好的睡前故事。

Bedtime Story

Share: Twitter Facebook
Banglanfeng Pan's Picture

About Banglanfeng Pan

Pan is a software engineer, a husband, and a Dad.

London, Ontario, Canada